杨宇,2001年毕业于我校并留校工作,曾任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辅导员、地理科学学院团总支副书记、学生处学生管理科副科长、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主任、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,现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。2013—2014学年,同时担任2010级411名学生的辅导员。
13年来,杨宇始终坚守在我校学生工作第一线。在领导和同事眼里,他有过硬的素质,是一个勇于担当的学工“突击手”。在学生眼中,他夙兴夜寐、师德高尚,是一个敢于担当的成长“领路人”。在他看来,学生工作是一份伟大的事业:纵有千辛万苦,甘做学工“老黄牛”。
“加倍努力”,肩挑重担
“顺境逆境看胸怀,大事难事看担当”。在扎根学生工作的13年间,每逢大事、难事、突发事件,杨宇总会迎难而上。
新建校区的学生工作一直是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,我校也不例外。2005年秋,由于我校大学城校区尚处建设阶段,校区交通、生活等配套设施尚未完全建成,加之远离校本部,学生学习氛围也不够。在严峻的形势下,杨宇挺身而出,主动请缨从校本部学生处入驻大学城校区担任辅导员。为使学生“住得进、稳得住、学得好”,大学城校区辅导员须24小时工作、生活在学生中,每周工作六天半。尽管如此,杨宇总是率先完成工作,并力求完成得更好,因此他很快成为大学城校区辅导员的主心骨。在他和大学城首批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,我校大学城新校区学生工作开局良好。校领导也为此“点赞”,并高度评价他们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善战斗,特别讲奉献”。这三个“特别”后来成为大学城常驻辅导员精神,成为学生工作的有力诠释。
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总体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,大学生就业难愈发突出。2007年,重师校区主体迁至大学城,学生工作重心往大学城转移。这时,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两位老师几乎同时被抽调到其他单位,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担又落在了杨宇身上。他全身心投入到就业工作岗位,一方面挑灯夜战、刻苦钻研业务,一方面积极开动脑筋,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。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,2009年学校被市教委评为“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,他也被评为“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”。
2011年,杨宇担任我校最年轻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。在一个全新的学院继续做学生工作,杨宇只说了四个字:“加倍努力”。
“编织学生的精彩人生是我的动力之源”
在杨宇的职业生涯中,用真情感动学生,用真心对待学生,是他一直受学生欢迎的最主要原因。他为学生解开心结,照亮心路,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“暖心曲”。
作为辅导员,必须始终对学生饱含仁爱之心。在工作中,杨宇以“仁爱”作为行动的出发点,善待每一个学生。他竭尽所能地教育启发学生,让犯错的学生在他的循循善诱下重拾信心。“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丁点的进步,都会让我无比欣慰。在我看来,这是一段精彩的历程。”
杨宇将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,他时刻警醒自己要牢记辅导员的责任。当学生成绩下降或情绪低落时,他会设法帮助学生找出其中根源并对症下药;当学生生活遇到困难时,他会伸出双手尽力帮助。“对我而言,编织学生的精彩人生是我的动力之源。”
杨宇从事辅导员工作多年,时刻不忘钻研学生工作的前沿理论。他虽然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,但依然经常虚心向同事、领导请教。在工作之余,他也常自觉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。他先后参加了教育部“第二十五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”和第九期全国优秀学生工作者出国研修项目。
自参加工作以来,杨宇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,学生有事总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他。去年,学院一名学生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,突发脑淤血昏迷倒地。经医生诊断,须立即进行开颅手术,但该生家长远在深圳务工无法及时赶回。高昂的手术费,极高的手术风险,让在场之人不敢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。这时,杨宇毅然站了出来,垫付了前期手术费,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。由于手术及时,学生得救了,并幸运地保住了语言功能和部分运动功能。事后,医生对学生家长说,“以当时学生脑部的出血量,能恢复到这样简直就是奇迹,你真的该好好地感谢学校 和这些 老师”。“有困难找 杨宇 老师,电话号码是……”,这句话成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迎新时老生对新生的必然提醒。
创新构建学工“一三一四”模式
在高校,辅导员工作不应仅局限在事务上,还应朝科学化、制度化、职业化方向发展。杨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工作实际,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逐步构建起“1314”学生工作模式,即:一个理念、三个建设、一个中心、四项举措。“一个理念”即是以生为本,服务学生。既注重整体培育,力求大面积的“开花结果”,又尊重差异,实施“精细培养”,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成功的路径。“三个建设”即是学风建设、学院文化建设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。“一个中心”即加强学生能力素质培养,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。“四项举措”,即实施“云”记录大学生成长计划,通过“云”技术,实现大学生学习生活视频、图片、文档等资料的储存和学生的随时访问,利用主题班会教育、辅导员谈心谈话等手段,引导学生开展“树立目标,反思行为”的自我教育活动,最后将所有资料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在学生毕业之际赠送给学生;实施家校合作计划,利用学院每年四月定期举办的“计信学院家长开放日”活动,让家长走进学生的课堂、寝室、学生活动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,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,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中;实施学生团队建设计划,以学生职业规划、兴趣爱好等为依据,组建不同的学生团队,充分发挥朋辈的带动示范效应,形成学生学习的合力;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,利用学院的专业优势建立起正确、积极、健康的思想文化阵地。同时,采取网上和网下相结合,倾听、回复、解决学生诉求,从单边信息输出到双向沟通,不断提升“执网能力”,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。
近年来,在“一三一四”模式的指引下,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学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杨宇的工作也受到了校内外普遍好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