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践·研究·引领 一名专业化辅导员的沉淀与绽放
一、个人简历
姜土生,男,汉族,1977年11月生,中共党员,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副教授,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,现任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、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,连续担任一线专职辅导员13年8个月,先后获评全国先进班集体和重庆市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。
二、工作情况
13年辅导员工作中,姜土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,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,在辅导员工作中不断实践探索,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,提升了立德树人的精细化水平。
(一)思想引领的融合者
姜土生致力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合力,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积极推进思政工作课程化。一是,推进主题班会课程化。带领全体辅导员设计出36节精品班会课,全院辅导员按优势承担课程,统筹安排各班级班会。二是,推进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。给学生课外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计算学分,学生撰写阅读报告2300余份,开展读书报告会35场,公开发表论文228篇。三是,推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宣讲课程化。成立“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团”,每年派出50名学生为全校17个学院的“青马工程”初级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,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与全校各专业学生形成良性互动。
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。主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,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负责人,组织了38名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,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;同时动员思政理论课教师参加其他学院学生“三下乡”和“创新创业训练”等社会实践,共计180余人次,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,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,提高了立德树人成效。
形成合力育人机制。姜土生认为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,即要靠辅导员自己努力,更要争取到全体教师的支持。他一方面在学生事务管理各环节中深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,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专业教师的支持,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2万余次,让学生直接感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卓越成果;他还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500余项,学生荣获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、铜奖和重庆市金奖8项,积极回应了党和国家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,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形成合力,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实效。
(二)学生成长的陪伴者
2012年10月30日《光明日报》头版用“你的奉献我们铭记在心”为题,报道了辅导员姜土生的事迹。他乐于辅导员工作,一干就是13年,先后担任了13个年级36个班的辅导员,共培养了本科学生2091人、专科学生78人,13年保持零事故。所带班级先后荣获“全国先进班集体”1次、重庆市“先进班集体”和“五四红旗团支部”9次。
姜土生所带学生全部是二本生源,83%来自农村。他结合实际,为学生提出“四三三”发展目标,实施“四分一促进”考研培育计划和“五个一”师范生技能训练计划,为每名学生“私人订制”生涯成长规划。在他近五年所带学生中,有375人考上硕士研究生,研究生报考率达67.5%,考取率达46.8%,其中有236人考上浙江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四川大学、厦门大学等985、211学校,占升学人数的63%;升学学生中95%选择就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。所带学生还有338人选择到中学任思想政治课教师,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者和传播者。
在姜土生所带学生中,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让他骄傲,有15名学生先后走上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,他说这是给他辅导员工作的15份褒奖。李露就是他们中的一位,进校之初,李露被称为“‘砍柴男孩’,一位需要社会救济的大学新生。”在被媒体报道后,李露受到一定程度的困扰,表现出较强的心理负担。姜土生及时找李露谈心,鼓励他辩证对待外界评价,把社会的关注化为成长的动力,树立起理想的风帆,为回馈社会、服务人民做充分的准备。谈话第二天李露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此后积极竞选学生干部,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。李露家庭经济困难,姜土生就鼓励他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打工赚钱,不仅补充自己的生活费还补贴了家用。2012年经学校推选,李露成为了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党代表,2013年6月李露经选拔成为了一名大学学工干部。
(三)工作规律的研究者
在处理完繁杂的学生工作事务后,姜土生围绕辅导员工作做了深入的研究,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保障,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得到教育部领导的认可,发表的理论文章被引用70余次。
他主编、副主编《人力资源测评理论与方法》等4本教材。
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。围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,主持了重庆市社科规划课题《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政治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研究》(2014),团中央重点课题《当前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》(2017),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课题《高校辅导员引领大学生应对社会思潮研究》(2017)、《基于本土化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》(2014)。围绕辅导员专业化、职业化发展,主持了重庆市高校辅导员择优支持计划《基于学科发展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》(2015)。
主研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23项。参与了黄蓉生、邓卓明、龚燕等知名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《新形势下引领社会思潮的合力研究》(3/8)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研究》(5/8),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《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研究》(2/20),重庆市决策咨询重点项目《提升群团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研究》(4/6),重庆市重大教改课题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力研究》(2/10)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《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》(2/5)、《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标准化研究》(2/5)等课题研究。
发表辅导员工作相关论文18篇。在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《当代青年研究》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》《人民论坛》《高校辅导员》《高校辅导员学刊》等期刊发表《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、职业化、专家化建设的内涵与逻辑》《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分析》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》《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协同发展》《凝聚大学生思想共识应当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责任》《学科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》等论文。
他主动学习研究新自由主义,历史虚无主义,西方普世价值观等社会思潮,完成了《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》的博士论文,提高了回答理论问题的能力,利用课堂教学、主题班会和谈心谈话等机会,为学生讲透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,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疑惑,牢牢把握住了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。
(四)职业发展的推动者
建成一间名师工作室。2016年1月,他主持的“姜土生工作室”获批重庆师范大学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,2018年2月28日《中国教育报》刊发文章,报道了“姜土生工作室”两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。
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。担任党委副书记,分管的辅导员1人获得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重庆赛区优秀奖,1人晋升副教授,1人晋升讲师,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,发表研究论文12篇。
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应邀到东北师范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西南大学、华东政法大学、山东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交流工作;参加“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论坛(2014.淄博)”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端研讨会(2016.北京)”“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展与国际合作国际研讨会(2015.北京)”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专题研讨会(2017.成都)”“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(2011.长春,2017.上海)”等学术会议23次,听取专家报告50余场。在这些活动中主动积极发言,向全国同行取经并分享工作经验,得到了认可和赞扬,被辅导员同行视为专业化职业化的典范。
三、主要获奖
全国优秀班集体 2007年
重庆市高校优秀辅导员 2012年
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2009年
重庆市高校辅导员择优支持计划人选 2015年
重庆师范大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016年
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市优秀指导教师 2008年
全国学生“学宪法讲宪法”活动重庆市优秀指导教师 2016年
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 2010年
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4年
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3年
第二十届西南片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2年
第二十三届西南片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5年